- 植物所揭示多年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特征2023/05/08气候变暖会促进多年冻土区土壤氮磷矿化,释放冻土中长期封存的氮磷养分,进而提高植被生产力、部分抵消冻土融化引起的碳损失。同时,土壤养分可利用性增加也会缓解微生物养分限制,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在此背景下,阐明多年冻土区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特征对于准确认识冻土碳循环与气候变暖之间的反馈关系至关重要。传统观点认为,低温会限制生物固氮和土壤氮矿化速率,进而使得冻土区土壤微生物活性通常受氮限制。事实上,低温环境也会限制冻土区土壤矿物结合态磷的活化,进而可能使得土壤微生物同样受磷限制。...查看详情
- 浙江安吉发现4.4亿年前的“维纳斯花篮”2023/05/08海绵动物是结构最简单的后生动物。目前有研究表明最早的海绵动物化石记录可追溯到前寒武纪时期。其中,六射海绵(Hexactinellida,通常称为玻璃海绵)是海绵动物的一个纲,现生类群主要生活在深海环境,是现代深海海底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分子。虽然六射海绵最早出现于寒武纪,但化石记录显示现代六射海绵直到侏罗纪才出现并广泛存在。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国际科研团队的外籍科学家JosephP.Botting、LucyA.Muir、副研究员马俊业与研究员张元动,对浙江安吉晚奥陶世“安吉生物群查看详情
- 营养与健康所等发现管腔型乳腺癌骨转移倾向性的机制2023/05/085月4日,《细胞研究》(Cell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胡国宏团队等题为SCUBE2mediatesbonemetastasisofluminalbreastcancerbymodulatingimmune-suppressiveosteoblasticniches的最新研究成果,阐明了分泌蛋白SCUBE2在乳腺癌骨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价值。乳腺癌位列女性新发癌症之首,发生远端转移是造成乳腺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乳腺癌的转移器官有骨、肝、脑、肺等,其中骨是最常查看详情
- 成都生物所发现稳定的水位过渡层有助于减缓退化泥炭沼泽土壤二氧化碳排放2023/05/08泥炭沼泽是全球重要的土壤碳库及碳汇,在维持全球气候稳定及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泥炭沼泽碳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如增温、水位降低及更多的新鲜碳输入。在气候变化加剧和人类活动干扰频繁的背景下,亟需加强泥炭沼泽土壤碳库稳定机制研究,为泥炭沼泽碳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高水位的淹水厌氧环境是维持泥炭沼泽碳稳定的关键因子。在退化泥炭沼泽中,水位降低使泥炭沼泽土壤处于有氧环境中,且将不同层土壤暴露在不同的氧气环境中。例如,表层有氧层长期处于有氧环境中,且有大量的植物根系和凋落物新有机碳输入;深层厌氧...查看详情
- 苏州纳米所在燃料电池的可回收性和可持续性方面获进展2023/05/08燃料电池是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有环境污染小、发电效率高等优势。以氢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无碳排放,对从源头上控碳、减碳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燃料电池的产业化进程飞速发展。然而,关于废弃燃料电池回收的研究处于较为匮乏的阶段。为完全回收燃料电池中的贵金属催化剂和离聚物,膜电极需要经过破碎并使用溶液将相应的材料分离。在该过程中,气体扩散层参与膜电极的回收,使得在电池中老化速度慢的气体扩散层不能重复使用,并会在回收贵金属和离聚物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各类消耗如溶剂等。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查看详情
- 南海海洋所等提出南海大陆岩石圈破裂及其洋盆打开的三维地质模型2023/05/08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赵明辉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多位科学家,对南海北部陆缘IODP钻探区的深部结构开展了深入研究,并提出大陆岩石圈破裂和洋盆打开的三维地质模型。相关成果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杂志-固体地球》(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SolidEarth)上。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南海的陆缘类型、张破裂模式及形成演化过程是地学的研究热点。南海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受到钻井数量及钻探深度的局限性,实施三维深部结构探测与研究,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