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所等在有机光伏电池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023/03/30有机光伏电池具有重量轻、柔性、易于制备透明/半透明器件等优点,在可穿戴电子设备、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有机光伏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在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关于电池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却相对缓慢。研究表明,空气中的水汽侵蚀会造成器件界面结构剥离,导致电池在长期工作条件下产生光伏效率衰减,严重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现有的封装技术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抵抗水分子扩散作用较差,阻碍了有机光伏技术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侯剑辉团队通过交联和非极性掺杂剂掺杂相结合的策略,设计开...查看详情
- 城市环境所在透光可清洗纳米纤维空气滤材研究中获进展2023/03/30大气细颗粒物(PM2.5)在高浓度情况下威胁人体健康。纤维过滤是去除细颗粒物的有效且常用的方法。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郑煜铭团队长期致力于高效空气过滤纤维材料的开发。前期工作研发了高容尘特性的驻极纤维滤材【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Technology2332020:116002】,以及高过滤效率、低阻力的微纳复合梯级聚酰胺6/聚苯乙烯/聚氨酯纤维滤材【JournalofMembraneScience6332021:119392】,但上述纤维滤材需要配合风机使用,且耗费能源。纱窗查看详情
- 沈阳生态所在极端干旱事件干扰后草原生产力恢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023/03/30极端干旱对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不仅存在于极端干旱事件发生期间,还可能产生遗留效应,持续影响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揭示极端干旱的遗留效应及其驱动机制,对于认识和预测极端干旱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实现草原生产和生态功能维持与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但目前该方面的研究十分缺乏。为此,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团队以北方温带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基于额尔古纳站的长期极端干旱控制实验平台,在连续4年极端干旱处理基础上开展自然恢复实验,探讨极端干旱诱导的遗留效应对植物群落结构...查看详情
- 合肥研究院等在拓扑磁结构的转变研究中取得进展2023/03/30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研究团队等利用透射电镜定量电子全息磁成像技术,在单轴手性磁体Cr1/3NbS2中发现了磁孤子向磁斯格明子的拓扑相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Materials上。拓扑磁结构是构筑新型磁存储器的基本单元。在手性磁体中,拓扑磁结构的形成和自旋构型取决于Dzyaloshinskii-MoriyaDM相互作用的类型。例如在单轴手性磁体中(如Cr1/3NbS2),会形成周期可调的磁孤子;在立方非中心对称的手性磁体中(如FeGe、Mn1.4PtSn),会形成磁斯格查看详情
- 动物所发现肠道微生物或参与高密度拥挤加速布氏田鼠衰老的调节2023/03/30人和动物都会经历高密度拥挤压力。研究表明,高密度拥挤可增加社会压力,从而加速人或动物的衰老,导致人较早出现白发或脱发、或动物寿命缩短。因此,研究高密度下动物衰老调节机制,对于认识动物种群波动规律和调控机理、改善人类健康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肠道微生物如何参与高密度拥挤下动物衰老过程的调控尚不清楚。布氏田鼠(Lasiopodomysbrandtii)是一种广布于我国内蒙古草原的群居型鼠类。布氏田鼠的种群数量年间波动较大,在种群暴发年份种群密度可达600-1000只/每公顷,对草场产生严重危害。过去研究表明,查看详情
- 微电子所在自旋神经形态器件方面获进展2023/03/30生物启发脉冲神经网络架构有望通过模拟人脑的高算力、高并行度、低功耗等特性,解决冯·诺依曼架构存储墙和能效瓶颈等问题。然而,面向构建脉冲神经网络的神经形态硬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于传统CMOS的神经形态芯片通常需要数十个晶体管和若干电容;基于新型存储器等新原理神经元器件亦需集成额外电容或复位操作电路,且耐久性受限,难以满足高频神经元器件的信息整合处理需求。自旋电子器件具有高能效、高耐久性及更丰富的物理特性,成为神经形态硬件开发最具潜质的载体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微电子器...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