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大等开发出镧系金属卤化物基固态电解质新家族2023/04/07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宏斌课题组、李震宇课题组与浙江工业大学陶新永课题组合作,设计开发出镧系金属卤化物基固态电解质新家族LixMyLnzCl3(Ln为镧系金属元素,M为非镧系金属元素)。得益于镧系金属元素的低电负性以及金属氯化物良好的耐氧化性和可变形性,镧系金属卤化物基固态电解质可直接与锂金属负极和三元正极匹配,实现无任何电极修饰且室温可运行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4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ALaCl3-basedlithiumsuperionicconductorcompatiblewithLimetal为查看详情
-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2023/04/07氢负离子(H-)具有强还原性及高氧化还原电势等特点,是颇具潜力的氢载体和能量载体。氢负离子导体是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优异氢负离子传导能力的材料,在氢负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化学转化池、膜反应器、氢传感器等能源及电化学转化器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在未来实现一系列的技术革新。目前仅有少数国外团队专注此研究。该研究面临材料体系少、操作温度高、温和条件下离子电导率低等问题,是洁净能源领域的前沿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副研究员曹湖军团队提出了全新材料设计研发策略,通过机械化...查看详情
- 宁波材料所等在高迁、高稳氧化物薄膜晶体管研究方面取得进展2023/03/31由于跟非晶硅面板制程兼容,非晶氧化物InGaZnO(IGZO)自从在实验室被发现后,很快进入了显示驱动工业应用,如AMLCD、AMOLED、LTPO面板驱动。以IGZO为代表的非晶氧化物薄膜晶体管(TFT)在较高的迁移率(10cm2/Vs左右)、低温大面积制程(可至G8面板以上)、低的关态电流(约比低温多晶硅TFT低1000倍)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伴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现有显示驱动无法匹配新型高品质显示的迫切需求。具体而言,伴随着显示面板大面积化(>75Inch)、超高清化(8K)和高帧频(24查看详情
- 大连化物所揭示酸性水氧化晶格氧介导—氧空位反应新机制2023/03/31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忠帅、肖建平团队合作,在电催化水氧化催化剂设计和机理解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合作团队发展了Rh掺杂和RuO2表面氧空位的协同新策略,实现酸性水氧化过程的高效稳定催化转化,并揭示了晶格氧介导—氧空位反应机制(LOM-OVSM)。电催化析氧反应(OER)作为水分解过程的关键半反应,在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技术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酸性水氧化面临的挑战是催化剂(RuO2、IrO2)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平衡,以及催化机理吸附演化机制(AEM)的理论热力学活性限制和晶查看详情
- 自动化所揭示深度学习模型对幻觉轮廓“视而不见”2023/03/31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课题组基于人类和生物视觉系统中广泛存在的幻觉轮廓现象启发,提出了一种将机器学习视觉数据集转换成幻觉轮廓样本的方法,量化测量了当前的深度学习模型对幻觉轮廓识别能力。实验结果证明从经典的到最先进的深度神经网络均难以像人一样具有较好的幻觉轮廓识别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atterns上。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模型看似取得成功,在许多给定的视觉任务中在指定方面超过了人类表现。然而,神经网络的性能仍会随着各种图像扭曲和损坏而降低。极端的例子是对抗攻击,通过在图片上施加...查看详情
- 武汉植物园揭示桃近核处果肉着色的形成机制2023/03/31近核红是桃特有的现象,其性状表现为在果实发育的后期,靠近果核处果肉花青苷积累变红,这种性状不利于罐装桃产业的发展。然而,近核红性状是如何产生的尚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果树分子育种学科组发现了近核红性状形成的重要基因PpHY5,并阐明其导致果肉变红的分子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以PpHY5isinvolvedinanthocyanincolorationinthepeachfleshsurroundingthestone为题,发表在ThePlantJournal上。研究采用比较转录组方法挖掘调控桃近核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