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环境所揭示生物质燃烧排放对青藏高原大气颗粒物及有机碳贡献的区域差异2023/08/25生物质燃烧是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碳气溶胶的重要贡献源,通过改变辐射平衡和云特性等条件而影响区域环境变化。作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域,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生物质燃烧排放颗粒物沉降于冰雪表面会加速其融化,并影响到区域水资源安全。因此,探究该区域生物质燃烧排放气溶胶的时空变化、传输等因素,对评估其区域气候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朱崇抒研究员等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采集了大气总悬浮颗粒物样品,并综合分析了关键化学组分和生物质燃烧示查看详情
- 青岛能源所高比能硫化物全固态锂硫电池研究获进展2023/08/25全固态电池因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开创性的解决了传统有机电解液电池中存在的寿命短、易燃、易爆等问题,成为一项突破技术。单质硫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达到1675mAh/g,高于商业上广泛应用的钴酸锂和三元正极材料。因此,将固态电解质引入到锂硫电池体系中构建全固态锂硫电池,有望成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系统。近期,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武建飞带领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硫化物基全固态锂硫电池性能提升及缺陷界面工程方面取得进展。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查看详情
- 大连化物所揭示高稳单分散Fe物种在乙烷-CO2耦合脱氢反应中的演变规律2023/08/25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低碳烃综合利用及沸石催化材料研究组研究员朱向学、李秀杰团队,在低碳烷烃与CO2耦合转化催化剂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在镁铝尖晶石载体上构筑了高稳定性的单分散Fe基催化剂,并通过原位电镜和准原位穆斯堡尔谱揭示了Fe物种分别在有和无CO2参与的乙烷脱氢反应中的演变规律以及其与催化反应性能的关联。相较于Pt、Cr等商业化烷烃脱氢催化剂,Fe基催化剂因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优势而备受关注,但在乙烷脱氢等反应温度较高且有还原气氛参与的反应中,如何避免Fe物种查看详情
- 地质地球所发现全球增温导致欧洲南部干旱加剧2023/08/25在全球增温背景下,干旱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紧迫问题之一。人类活动导致的持续气候变化没有减弱,在一些地区反而逐渐加剧。近年来,连续的极端干旱事件席卷欧洲大部分区域,给当地农业、环境,甚至人类生命造成影响。欧洲南部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极易发生干旱事件。与欧洲其他区域相比,欧洲南部的干湿演化特征是怎样的?如何评估最近的气候异常以及人类活动在其中的贡献?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获取超过器测记录时段的干湿变化特征序列,将最近的极端干旱异常放在长时间尺度的背景下进行探讨,进而评估自...查看详情
- 空天院等揭示全球干旱区陆地水储量对植被生长的响应特征和预测未来趋势2023/08/24近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树东带领的生态水文遥感团队,在干旱区生态水文响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该研究揭示了过去四十年来(1982年至2016年)全球干旱地区植被生长和陆地水储量的趋势,评估了陆地水存储对植被生长的响应,并预测了未来陆地水存储的演变趋势。长期以来,干旱地区在粮食、能源、水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干旱地区的水文与水资源对促进干旱地区的发展尤其关键。目前,在人类干预和气候变化背景下,关于干旱区水资源对农业与社会经济发...查看详情
- 北京生科院发现飞蝗黑-棕警戒体色的形成机制2023/08/24动物能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改变体色,有助于它们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并避免天敌的捕食,从而提高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在野外,人们经常看到蝗虫是绿色的。这种保护色能让它们很好地融入周围的绿色植物中,避免被天敌发现。然而,当蝗虫聚集在一起,种群密度较高时,它们的体色会逐渐变成背部黑色,腹面棕色的鲜明对比色图案(图1)。蝗虫从散居到群居的体色变化,体现了它们对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当鸟类等天敌遇到这两种体色的蝗虫时,它们往往倾向于捕食绿色的个体,而避开显眼的黑-棕对比色个体。这种对比色就构成了飞蝗的警戒色(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