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健康院开发出基于CRISPR/Cas的多模态通用报告器检测葡萄球菌2023/08/29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志远团队在《分析化学》(AnalyticalChemistry)上,发表了题为ARationallyDesignedCRISPR/Cas12aAssayUsingaMultimodalReporterforVariousReadout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展示了基于CRISPR/Cas系统的新型检测方法CAMURE,通过应用于检验葡萄球菌肠毒素A标志物,验证了CAMURE比DETECTR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广泛的临床和生物应用价值。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查看详情
- 版纳植物园揭示植被交错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区域2023/08/29植被交错带是相邻植被间形成的过渡区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演化与维持的重要地带,对生物多样性的长期保护至关重要。从优势类群樟科植物(Lauraceae)入手来研究亚热带常绿阔叶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并探究植被交错带对多样性保护的价值,可为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调整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植物系统发育与多样性保护研究团队以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当前樟科物种的潜在分布为数据基础,利用DNA条形码ITS构建286种中国樟科植查看详情
- 大连化物所实现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高效合成脂肪酸和3-羟基丙酸2023/08/28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微生物学研究组研究员周雍进团队在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以多形汉逊酵母为宿主,通过强化木糖同化与转运过程同步利用了葡萄糖与木糖,实现了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高效合成脂肪酸和3-羟基丙酸。木质纤维素来源广泛且可再生,被认为是颇具潜力的第二代生物炼制原料。然而,在微生物利用纤维素水解液过程中存在葡萄糖抑制木糖利用现象,制约了木质纤维素生物转化效率。因此,实现六碳糖和五碳糖高效同步利用是提高木质纤维素生物炼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技术环节。多形...查看详情
- 天津工生所等在基因编辑治疗遗传性视网膜疾病方面获进展2023/08/28全球约有200多万人因遗传性视网膜疾病失明,被称为“不可治眼病”“家族的梦魇”,其中以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最为常见,缺乏有效治疗。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原位纠正引起疾病的基因突变,可以恢复生理水平蛋白表达,具有一次治疗终身治愈的巨大潜力。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毕昌昊带领的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团队、研究员张学礼带领的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团队,联合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授孙晓东团队,利查看详情
- 古脊椎所等揭示板齿犀鼻角演化之谜2023/08/28板齿犀类是高度特化的旧大陆犀牛,其门齿退化,颊齿的釉质褶皱及白垩质发育,肢骨较为细长,生存于早中新世到晚更新世时期,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地区(欧亚大陆9属,非洲5属)。板齿犀类最早的成员是先驱布格蒂犀(Bugtirhinuspraecursor),发现于南亚地区;早中新世时期,西班牙犀(Hispanotherium)、维多利亚犀(Victoriaceros)和乌干达犀(Ougandatherium)等早期的板齿犀类体型较小,鼻角很小或不存在,无额角,分布于欧洲和东非地区;中中新世时期,板齿犀类分布范围扩大查看详情
- 物理所揭示温度调控锂金属电池界面相和Li+输运2023/08/28锂离子电池(LIBs)在低温(<-20℃)下的稳定运行,对于电动汽车的推广和应用至关重要。在低温下,锂离子(Li+)迁移速率降低、反应速率减慢,导致电池内阻增大、可逆容量下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减少,甚至可能诱发锂枝晶生长,增加安全隐患。与石墨负极相比,金属锂负极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3860mAhg-1),是LIBs的理想负极材料。探讨金属锂的微观结构和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突破LIBs低温反应动力学瓶颈、提升其低温性能的关键。近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雪锋和研究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