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化物所在离子液体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2023/04/23离子液体在室温附近呈液态,具有独特的阴阳离子结构、极低的饱和蒸气压和优异的润滑性能,被公认为是最具潜力的高性能液体润滑材料之一。离子液体内部的静电作用力较强、与商品润滑油的相容性差,且对金属具有腐蚀性,这限制了其作为润滑材料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丽天团队长期致力于离子液体润滑材料的油溶性和功能性设计与应用研究工作,发展了系列油溶性质子型离子液体和新型抗腐蚀性功能离子液体材料。研究人员通过增强氢键效应,利用简单的酸碱中和反应,开发了...查看详情
- 生态中心等发现大气N2O5非均相生成新机制2023/04/21硝酸盐是大气PM2.5的主要组成。大气硝酸盐的两个主要生成途径分别为NO2的气相氧化(与OH自由基反应)以及N2O5的水解。传统观点认为,大气N2O5的唯一来源是NO2和大气NO3自由基的反应,而NO3自由基主要来自于NO2与O3反应。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团队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JosephS.Francisco团队、香港城市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教授曾晓成团队合作研究发现,光照条件下,吸附在TiO2表面的NO2可被光生空穴氧化,生成吸附态的NO3。吸附态的N查看详情
- 物理所等在量子计算研究中实现随机混态的纠缠相变观测2023/04/21随机量子态指的是在整个希尔伯特空间中均匀分布的量子态,由于希尔伯特空间的维数随着比特数指数增长,在实验上制备和观测多比特的随机量子态是较为困难。同时,随机态在黑洞物理等领域备受关注。有一些理论工作预测,将随机态划分为系统和环境两部分后,改变环境和系统的相对大小,系统内会出现纠缠相变。然而,这种纠缠相变需要用到纠缠负度(negativity)来刻画,而对多比特纠缠系统,这一实验测量颇为困难。同时考虑到多比特随机量子态制备的挑战性,这种纠缠相变未在实验上被科学家实现和观测。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查看详情
- 国家纳米中心在纳米毒性理论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2023/04/21无机纳米材料通过催化作用驱动细胞活性氧(H2O2,O2·-,O2等)发生化学转化,是其毒性等生物学效应的重要来源,由此开展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应用是纳米医学的重要课题。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高兴发团队长期用理论与模拟手段研究纳米材料催化活性氧转化的机制与规律,发展了纳米毒性预测理论和相关生物应用的计算设计方法,最近在该方向取得了系列进展。1、“透明”机器学习虚拟筛选靶向肿瘤H2O2的2D纳米材料实体瘤富含H2O2分子,纳米材料催化H2O2攫氢反应(类过查看详情
- 软件所在复杂背景下雷达目标检测方面取得进展2023/04/21近日,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团队在复杂背景下的雷达目标检测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对比学习的航海雷达目标检测方法》为题发表在《电子学报》上。研究针对航海雷达目标检测中背景复杂、原始数据量大、有效数据量少以及检测任务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对比学习的航海雷达目标检测方法CLMRD(ContrastiveLearningforMarineRadarDetection)。新方法在航海雷达检测数据集上达到了0.97的准确率和0.95的召回率,显著优于其他传统及智能检测方法,验证了其有效性和鲁棒查看详情
- 宁波材料所在提升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方面取得进展2023/04/21尽管目前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效率可达到33.2,但钙钛矿活性层的长期稳定性是阻碍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商业化的最紧迫问题之一。目前提高钙钛矿器件稳定性通常基于封装工艺、晶体调控工程、缺陷钝化方法和能带调节方式。然而,类似于许多金属、玻璃和聚合物材料中的“应力腐蚀”,由器件制造和运行中不可避免的拉伸应力引起的时间依赖的亚临界钙钛矿降解仍然会发生。微观层面,该应力可以削弱铅卤化物轨道耦合,从而改变与结构相关的材料特性(如带隙和载流子动力学),降低相变、缺陷形成和离子迁移的势垒;宏观层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