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硅酸盐所在类生态位智能响应水凝胶平台构建及其肿瘤治疗方面取得系列进展2023/04/26近年来,一种可作为免疫药物递送平台的纳米工程化免疫生态位(niche)由于可重编程肿瘤微环境(TME)有望显著提高免疫治疗效果,引起了科学家广泛关注。由水凝胶材料构成的类生态位由于可长效滞留肿瘤区域,模拟或重建天然细胞外基质,有望成为理想的可定制的个体化治疗平台。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陈航榕团队等构建了一种酶介导的氧气响应成胶和活性氧(ROS)响应断键能力的壳聚糖水凝胶(CS-FTP-gel)。研究人员在壳聚糖分子链上共轭接枝了氧气响应的阿魏酸(FA)片段和ROS响应的酮缩硫醇(TK)片段查看详情
- 华南植物园揭示陆生植物气孔导度对全球变化因子的响应2023/04/26气孔导度是重要的植物生理生态性状。已有研究表明,气孔导度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但多个全球变化因子共同作用下,其响应机制尚不清楚,因而限制了人们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理解和预测。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梁星云利用全球实验数据,整合分析了CO2浓度升高、增温等全球变化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陆生植物气孔导度的影响。基于气孔导度对全球变化因子的响应,研究发现CO2浓度升高、增温、降水减少、地表臭氧浓度增加等因子显著降低气孔导度,降水增加和大气氮沉降则显著增加气孔导度。但气孔导度的响应因实验强度、植物...查看详情
- 电工所等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驱动重油转化方面取得进展2023/04/26近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极端电磁环境科学技术研究部邵涛研究团队联合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在利用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驱动重油转化方面获新进展。全球石油资源重质化趋势不断加剧,如何高效、清洁地利用重油资源已成为炼油工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等离子体技术无需催化剂和高温高压反应条件,具有原料适应性强、工艺流程短、碳排放低、启停迅速、易与可再生能源匹配等优势,是重油转化利用的新方向。然而,等离子体与重油相互作用过程复杂、反应机制尚不明确,制约了这一技术的发展。该团队利用不同形式等离子...查看详情
-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等揭示DNA柔性在抗体基因超突变中的生理功能2023/04/254月24日,《细胞》(Cell)以Research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孟飞龙研究组等撰写的题为MesoscaleDNAFeatureinAntibody-CodingSequenceFacilitatesSomaticHypermutation的最新成果。该研究基于经典生化方法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了体外检测抗体基因超突变的一系列新方法,从而揭示了抗体基因互补决定区(CDR)通过高度柔性特征引发超高突变的分子机理。胞苷脱氨酶AID在B淋巴细胞中启动了抗体基因超查看详情
- 研究人员开发出大片段DNA精准定点插入新工具2023/04/25基因组编辑技术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技术,为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历经十余年的不断迭代和迅猛发展,基因组编辑技术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CRISPR-Cas9技术为代表,利用序列特异性核酸酶良好的靶向性和可编程性,在基因组特定位置产生DNA双链断裂,继而通过细胞内源修复机制产生随机、不可控的小片段插入或删除,达到基因敲除的目的。第二阶段包括碱基编辑技术和引导编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碱基编辑技术能够在不依赖DNA双链断裂的情况下实现特定碱基的高效精准替换,而引导编辑更能够精准实现碱.查看详情
- 新疆发现我国已知最古老的淡水节肢动物2023/04/25动物登陆是生命演化过程中的革命性事件之一。节肢动物作为后生动物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志留纪之前均生活在海洋环境或海陆过渡相的环境。分子生物钟证据显示,在寒武纪-奥陶纪时期节肢动物可能已脱离海洋登上陆地,甚至遗迹化石记录显示在奥陶纪时期可能存在有两栖类节肢动物。然而,以多足纲为代表的陆生/淡水节肢动物的出现则是在志留纪中晚期才存在有确切的实体化石证据,且仅在劳俄大陆南部的加里东山脉(如现今的英格兰和苏格兰)少量几个地点出现,而在劳俄大陆之外尚无可靠的志留纪陆生/淡水节肢动物化石记录。到了泥盆纪,陆生...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