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化物所等开发出从氮气出发合成含氮有机物方法2023/04/27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研究员陈萍、郭建平团队,与北京大学教授席振峰团队合作,运用均相和多相交叉融合的研究范式,开发了从氮气出发合成多种重要含氮有机物的方法。氮气的高效活化与转化是化学学科中颇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除低温低压合成氨外,由氮气出发直接合成含氮有机物是固氮领域的另一重要挑战,目前鲜有关于这一方面的相关报道。本工作利用氢化物还原固氮的特点,将氢化锂(LiH)与氮气分子和膨胀石墨C反应,通过多相化学合成方法制备了高活性氮物种—&...查看详情
- 植物所在植物侧生器官发育和多样化机制研究中获进展2023/04/27植物的侧生器官如叶片、萼片和花瓣等,按基本结构可分为双面、单面和盾状三种类型。盾状器官如食虫植物的捕虫叶和毛茛科植物具蜜腺的花瓣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吸引了达尔文等很多科学家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背腹极性基因的表达重排是一些食虫植物中盾状叶或小叶形成的关键。然而,其他盾状器官形成、起源和多样化的机制,尚不清楚。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花瓣的多样性极为丰富,是探究植物侧生器官发育和进化的理想体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孔宏智研究组以毛茛科植物的花瓣为研究材料,综合利用三维成像、基因表达、功...查看详情
- 福建物构所3D打印仿生结构研究获进展2023/04/27具有复合特征的仿生结构因独特的机械性能,为各种工程应用开发设计优异性能的结构提供了设计思路。然而,在仿生制造和设计这些复杂精细结构时,在模具成型和复杂结构验证等方面常常受到加工条件限制。3D打印可快速制造各种复杂结构,为仿生结构的设计、制造和验证提供了新方法。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吴立新团队面向轻量化3D打印结构在鞋业和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开展研究。受自然界生物结构兼具刚度和柔韧性的特征启发,科研人员通过分级弯曲和拉伸主导的结构来设计混合架构的晶格。进一步,该工作使用纯树脂及高二氧...查看详情
- 半导体所在氮化物材料外延研究中取得进展2023/04/27近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刘志强等在氮化物材料外延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揭示了氮化物范德华外延的物理本质,提出了二维材料辅助的氮化物外延生长基本准则,同时,提出了解决本领域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方案和路线。近年来,二维材料辅助的氮化物外延取得了巨大进展,并在实现多种功能材料异质集成与物质组装方面显示出极大潜力。然而,由于缺乏成熟的理论框架,二维材料辅助的氮化物外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无悬挂键表面的成核机制与晶格调控起源,仍不明确,这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就多种氮化物...查看详情
- 深圳先进院揭示伏隔核功能亚区的奖赏处理2023/04/27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朱英杰团队在《细胞报告》(CellRepor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istinctrewardprocessingbysubregionsofthenucleusaccumben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伏隔核不同亚区在分子、环路及奖赏编码中的特征,为未来在生理和疾病情况下伏隔核功能亚区的细分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众所周知,多巴胺是奖赏动机的重要神经机制。伏隔核(NAc)与腹侧被盖区(VTA)形成相互连接,可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调节多巴胺神经元的活动。N查看详情
- 上海天文台发现旋转天体内部热对流不稳定性的最后一类动力学对称性2023/04/27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通过理论推导,剖析了处于旋转自引力平衡椭球天体中的热不稳定性问题,发现了一类全新的轴对称振荡模式(关于赤道面南北对称的)。这种旋转对称性与南北对称性的组合是旋转热对流研究领域最后一类动力学对称性,此前从未被发现。相关研究成果以Letter的形式,发表在《物理评论-流体》(PhysicalReviewFluids)上。热对流运动是天体内部普遍存在的动力学现象,对能量传递、物质输运、磁场产生和演化路径具有支配性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界认为,在旋转球形或球壳模型中,物理上最先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