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材料所在可光书写荧光高分子水凝胶显示系统研究中取得进展2023/04/28在物联网时代,智能可重写显示体系的发展有助于缓解日益增长的一次性电子垃圾所引起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问题,有望成为信息显示和传递的重要媒介。近年来科研人员开发了多种刺激响应颜色变化材料体系用于可逆信息书写。然而,基于化学物质刺激响应体系(例如水、离子、酸碱、尿素溶液等)通常会产生化学油墨残留/堆积,严重削弱其可重写性和响应灵敏性。依赖于无刺激残留的高能量紫外光和短波长可见光响应体系主要依靠调控特定分子化学结构转变实现信息载入,往往受限于复杂的化学结构设计和较慢的光响应动力学。因此,如何通过...查看详情
- 新材料揭示霍氏串珠属于最古老的多细胞宏体化石之一2023/04/28霍氏串珠(Horodyskia)是发现于元古宙地层中的形态类似一串珍珠项链的宏体化石,而其生物成因和系统发育位置存在争议。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团队牵头在鲁西和淮南地区拉伸纪地层中发现了以多种形式保存的霍氏串珠标本,证实了霍氏串珠的生物成因,揭示了真核生物至少在14.8亿年前通过多核体和简单多细胞化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身体的宏体化,为真核生物的早期演化与体型的宏体化提供了重要启示。4月12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通讯-生物》(CommunicationsBiology)上。元古宙查看详情
- 青岛能源所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失效机制研究获进展2023/04/28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崔光磊带领的固态能源系统技术中心,在硫化物基全固态电池失效机理研究和性能提升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ScienceBulletin)上。由高理论容量的高镍层状正极材料和锂金属负极组成的硫化物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有望解决目前商用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安全性差等问题,是颇具前景的下一代高比能电池技术之一。实验研究表明,全固态电池存在循环寿命短、库仑效率低、容量衰退快等问题,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与应用。由于缺乏合适的表征手段,全固态电池的...查看详情
- 新疆生地所在积雪变化对生物土壤结皮含氮气体的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2023/04/28积雪是控制荒漠生态系统生物生长发育和生态功能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冬季气候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影响了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土壤氮循环和温室气体通量。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地表覆被物,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生物土壤结皮可以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维管植物的定植和生长,并在荒漠生态系统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生物土壤结皮是荒漠生态系统含氮气体(N2O和NO)重要的排放源。研究表明,积雪深度变化显著影响了生物土壤结皮中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活性。然而,目前尚不清楚积雪深度变化如何影响生物土...查看详情
- 中国科大等发明新型离子膜实现近似无摩擦的离子传导2023/04/27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杨正金团队与合作者设计了一类新型离子膜,首次实现膜内近似无摩擦的离子传导,有望应用于能源转化、大规模储能以及分布式发电等领域。相关研究成果论文4月26日发表于《自然》杂志。离子膜是液流电池、燃料电池等电化学器件或装备的关键部件,传统离子膜普遍存在吸水后容易发生溶胀变形、结构疏松等问题,特别是长时间使用后,可能会发生结构老化、性能下降。中国科大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具有贯通亚纳米离子通道的微孔框架离子膜材料,同时在通道中进行了化学修饰,不仅解...查看详情
- 天文学家首次对黑洞阴影和强大喷流一起成像2023/04/27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路如森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利用在毫米波段开展的新观测,首次对著名的射电星系Messier87的黑洞阴影以及其周围显示落入中央黑洞的物质的环状结构和强大的相对论性喷流一同进行了成像。图像首次表明了中央超大质量黑洞附近的吸积流与喷流起源之间的联系。此次的观测结果由全球毫米波甚长基线干涉测量阵列(GMVA)联合阿塔卡马大型毫米/亚毫米阵列(ALMA)和格陵兰望远镜(GLT)获得。这两个观测台站的加入大大增强了GMVA的成像能力。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ld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