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属所高性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研究获进展2023/04/21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通过不同价态的金属钒离子相互转化实现电能的存储与释放,具有本质安全、设计灵活、成熟度高的特点。该技术是双碳战略下国家电力系统长时储能领域首选的电化学储能技术路线。“新一代100MW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应用示范”作为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项目,对高性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运行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而电极系统作为钒离子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媒介,其传质特性与活化特性直接决定全钒液流电池的转换效率。因此,开发适用于工程化应用的电极查看详情
- 亚热带生态所在植物物种多样性对喀斯特森林土壤氮转化速率的影响方面取得进展2023/04/21植物物种多样性支撑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是开展植被修复工程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多项证据显示,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有助于改善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因为生态学互补效应可以促使植物群落吸收更多的大气二氧化碳。由于碳、氮循环的紧密耦合,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和可持续性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土壤氮的有效性。现有研究表明,增加生态系统植物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土壤有效氮水平,但在部分案例中,土壤有效氮水平也可能随着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呈现出减少或保持不变的现象。这种不确定性极大限制了人们对植物与土壤氮动态关系的...查看详情
- 昆明植物所在托品烷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的进化起源方面取得进展2023/04/20在植物进化的特定时期,植物获得了生产结构丰富且功能多样的天然产物的能力,呈现出结构相似的天然产物集中于系统发育树上近源物种的分布特征。而部分结构相似的天然产物却零散地分布于系统发育树上远源物种中,如托品烷生物碱、类固醇和环烯醚萜等。当前,科学家主要通过单个酶的独立进化来阐明天然产物零散的分布特征。实际上,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涉及一系列酶的协同参与。然而,关于这一系列酶如何演变知之甚少。基因复制及后续的新功能化作为植物天然产物结构多样性的主要贡献者,故通过基因组分析来阐释天然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的复...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拓扑声学中的角模式反常现象2023/04/20拓扑声学研究起源于利用声学人工结构实现凝聚态物理中复杂拓扑物理机制的过程。此后,拓扑声学为实现声场的定向调控提供了前景可观的新思路。然而,已有研究多基于凝聚态物理中贝里曲率的概念分析体系的拓扑性质,但该方法已不再适用于具有各种复杂晶体对称性的声学拓扑结构。此外,声波作为经典波缺少限制拓扑态频率的对称性,导致大量的声学拓扑态湮灭在体连续谱中,从而无法被实验观测和调控利用。为此,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噪声与振动重点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张鹏与导师/研究员杨军以及研究员贾晗,联合武汉大学教授刘正猷、华...查看详情
- 分子筛限域传质机制研究获进展2023/04/20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郑安民研究团队在沸石分子筛限域扩散领域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利用分子筛限域环境实现长链烷烃分子自由度的精准调控,通过分子“悬浮”效应实现其超快扩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亚纳米级别的多孔材料是典型的限域反应器,其中,吸附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常规体相下有显著差异。前期研究表明,分子筛限域孔道中的扩散系数与常规体相下呈现出跨越数量级的区别。常规情况下限域孔道会抑制分子的扩散,进而影响催化剂的查看详情
- 武汉植物园在全球生态恢复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研究中取得进展2023/04/20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多样性对植物个体适合度和种群应对环境变化至关重要。然而,人为活动引起的生境破碎化和生境丧失已经导致全球许多野生植物面临遗传多样性丧失。生态恢复作为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实施,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恢复。那么,生态恢复是否有效提升了野生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呢?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团队建立了全球生态恢复种群、参考种群和退化种群的遗传变异数据库。通过数据整合和meta分析,研究人员探究了全...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