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化所在全分散微球材料及染料回收领域取得进展2023/09/21有机染料是常用的色彩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科研和日常生活。染料让我们的服饰、食品、日用品绚丽多彩;染料在显微镜下发光实现成像,帮助我们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有数据表明,全球有机染料的产量达到70万吨/年,但其中近10-15被排放到工业和家庭废水中,已成为水污染的重要源头,对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构成威胁。现有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如混凝-絮凝法、生物降解法,可去除废水中大部分有机染料,而这些方法面临染料去除不彻底、适用染料种类有限、产生的淤泥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材料科技的迅猛发展,涌现.查看详情
- 古脊椎所在塔里木盆地发现4.38亿年前真盔甲鱼类2023/09/21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研究员团队在《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上,在线发表了塔里木盆地志留纪盔甲鱼类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报道了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的真盔甲鱼类——戎氏江夏鱼(Jiangxialepisrongi),这是研究团队在该地区首次发现的最古老的真盔甲鱼类。新发现不仅丰富了对于新疆志留纪早期盔甲鱼类多样性的认识,对探讨志留纪早期盔甲鱼类的辐射演化、迁移扩散查看详情
- 理论物理所等在Kitaev材料量子自旋液体研究中获进展2023/09/21量子自旋液体是一种特殊的量子物质形态。1973年,P.W.Anderson提出了关于量子自旋液体的基本概念。这种物质形态的特点有:降温至零温不会发生对称性自发破缺(即不存在长程序的有序结构);具有高纠缠度的量子态和新奇的任意子激发,在量子信息处理(如拓扑量子计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与传统的对称破缺有序相不同,量子自旋液体具有拓扑序,描述超越了传统的Landau范式。在AlexeiKitaev提出的六角晶格模型后,科学家在理论上确认了这种新颖量子物态存在的可能性。Kitaev自旋液体不仅存在于理论模型中查看详情
- 上海光机所时频与QKD交叉研究取得进展2023/09/21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桂有珍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个分析时间同步误差对双场量子密钥分发(twin-fieldquantumkeydistribution,TF-QKD)影响的理论模型。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以Time-synchronizationerrorintwin-fieldquantumkeydistribution为题,发表在PhysicalReviewA上。基于单光子干涉原理,TF-QKD协议在保持其测量设备无关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对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的成码率-传输距离限制的突破,具有更高的查看详情
- 亚纳米尺度配位不饱和Zn催化乙苯脱氢研究获进展2023/09/21亚纳米尺度下原子级分散的金属活性中心通常具有较强的C-H键活化能力,因其具有高表面能和热力学不稳定性,在烷烃脱氢等高温催化反应中较易烧结形成较大的纳米颗粒,从而降低催化性能。因此,开发热稳定性高的烷烃脱氢催化材料是烷烃脱氢领域的焦点。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洪阳、副研究员刁江勇、特别研究助理博士研究生王琳琳、研究员王晓辉,联合北京大学教授马丁、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王宁、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教授温晓东等,通过调控硅酸锌材料的合成方法,构建了表面具有高密度配位不饱...查看详情
- 象甲总科系统演化研究取得进展2023/09/21象甲总科是一类非常繁盛的昆虫,已描述超过6万个物种,是当今自然界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类群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蔡晨阳等通过对前人发表的象甲总科数据集进行重新系统发育分析,构建了可靠的象甲总科各科间的系统发生骨架树,解决了现生象甲总科各个科之间的演化关系。9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物学快报》(BiologyLetters)上。大部分象甲头部有一向前延伸的喙,形似象鼻,象甲之名由此而来。现生象甲总科共分为8个科,分别为Cimberididae、毛象科Nemonychidae、长角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