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兰州化物所3D打印结构化陶瓷催化器件研究获进展2023/09/22功能陶瓷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高硬度等特性,在航天航空、生物医学和精细化工等领域备受关注。然而,功能陶瓷因特殊的高熔点和高脆性等,无法采用传统加工技术制备出复杂、高精度结构。因此,结合增材制造技术快速构筑复杂结构陶瓷,实现其快速精密加工制造,并通过结构设计改善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3D打印摩擦器件组联合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催化课题组,在3D打印结构化陶瓷催化器件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前期研究将处理后的甘蔗与金属有机框架ZIF-67@SCF..查看详情
- 国科大提出复杂时空动力系统数据驱动建模新方法2023/09/22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刘扬在《自然-机器智能》(NatureMachineIntelligence)上,发表了题为Encodingphysicstolearnreaction-diffusionproces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提出了新的物理知识嵌入深度学习架构即PeRCNN,用于偏微分方程(PDE)正反问题求解、非线性时空动力系统建模和控制方程发现,旨在改善复杂时空动力系统基于稀疏和噪声数据建模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该工作建立了强制编码物理结构的循环卷积神经网络框架,有效解决了网络对查看详情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植物根分生组织的分子进化历程2023/09/22根器官的出现,是植物登陆后适应陆生环境的重要进化事件。维管植物的祖先登陆时只有茎秆而没有根。维管植物朝着多个方向进化,其中有两个植物世系保留存活至今,即石松植物世系(lycophytes)和真叶植物世系(euphyllophytes)。化石证据显示,根器官的起源是这两个植物世系独立发生的事件:在泥盆纪早期的化石中可观察到石松植物出现了根,而此时的真叶植物没有根器官;直到在泥盆纪中期的化石中才发现真叶植物进化出根器官。这两次根起源事件在分子上如何发生?它们是否具有类似的分子进化机制?解答这些问题是了解植物根查看详情
- 生物物理所等发现组氨酸调控蛋白多肽淀粉样组装并赋予其纳米酶活性2023/09/22生物大分子自组装成超分子结构后会产生重要功能,这与生命系统中的生理或病理状态相关。蛋白质和多肽组装成淀粉样纤维的行为已被认为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联系。淀粉样蛋白组装体具有相似的交叉β结构,其中β链片段垂直于长纤维排列。这种类型的组装是由主链氢键和侧链相互作用(如π-π堆积、疏水相互作用和范德华)驱动。β-淀粉样蛋白(Aβ)可以交叉β模式自组装成低聚物或纤维丝,损伤神经元和突触,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AD)和帕金森病(PD)。与毒性较小查看详情
- 大气所等揭示人为水调节活动对全球可溶性有机碳输送的影响2023/09/22河流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两大碳库的通道,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枢纽之一。河流溶解有机碳(DOC)属于活性较高的有机碳,易被氧化分解,是河流水体微生物的直接碳源,也是河流水体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近些年来,包含水库拦截、地表水取用及地下水开采的人为水调节活动改变河流水文、水力过程,影响河流与近海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厘清河流碳的运输特征颇为重要,对全球碳收支估算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尤艳彬、研究员谢正辉、研究员贾炳浩,联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查看详情
- 南海海洋所在气候事件对浮游植物群落影响方面取得进展2023/09/2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在浮游植物群落对气候事件对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近日,相关研究成果以PhytoplanktonCommunitiesMiniaturizationDrivenbyExtremeWeatherinSubtropicalEstuaryunderClimateChanges为题,发表在《水研究》(WaterResearch)上。全球变暖和富营养化导致河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趋向于小型化。然而,气候事件如强降雨和寒潮,对河口浮游植物群落及粒径的影响尚不清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