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所发现年轻人群脑血流量在特定脑区有中等遗传度2023/09/21血液灌注是指流经一个器官或组织体的毛细循环血流速率,是所有器官的重要生理特性,对大脑具有重要意义。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重量仅占体重的2~3,但正常成人全脑血流量约为800~1000毫升/分钟,占每分钟心脏搏出量的20。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是指每100g脑组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血流量,被认为是大脑新陈代谢和神经活动的重要指标。近年来,CBF失调已成为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潜在神经影像生物标志物。既往研究发现CBF受遗传因素影响,但这些研究多关注中老年人,目前尚无对年轻查看详情
- 宁波材料所在高效率柔性钙钛矿电池方面获进展2023/09/21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便携式、功能性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需求增加。具有高功率转换效率(PCE)、重量轻、低温可加工性、固有灵活性以及与曲面的兼容性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PSC)在建筑集成光伏、无折叠飞行器、智能汽车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应用中备受关注。然而,由于钙钛矿的晶界易断裂、难以修复,以及钙钛矿薄膜在反复弯曲循环后与相邻载流子传输层的机械粘附性较差,致使钙钛矿易碎、光电转换效率(PCE)低和重现性差。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葛子义带领的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团队,通过薄膜形貌调...查看详情
- 南京地理所揭示东亚早期人类活动对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2023/09/21过去几十年,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因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而发生重大改变,但人类活动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并产生环境效应的时间和程度尚不清楚,尤其是史前人类活动活跃的东亚地区。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隆浩课题组对东亚61个湖泊流域的树木花粉进行集成(图1),并结合环境考古资料探讨了东亚早期人类活动对湖泊流域生态系统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以HumanactivitiesfacilitatedthedeclineofforestecosysteminEastAsiaafter5000aBP为题,发表在《地球科学查看详情
- 生物物理所揭示体外组装和体内染色质纤维普遍存在的双螺旋折叠模式2023/09/219月13日,《细胞报告》(Cell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撰写的题为Cryo-ETstudyfrominvitrotoinvivorevealedageneralfoldingmodeofchromatinwithtwo-starthelicalarchitectur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冷冻电子断层三维成像方法(Cryo-ElectronTomography,Cryo-ET),分别探究了体外组装的长染色质纤维,在HeLa细胞中提取的染色质纤维以及蛙血红细胞核内的原位查看详情
- 研究人员基于FFPE样本构建甲基化图谱预测癌症原发部位2023/09/219月14日,《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石建涛组完成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DNAmethylationprofilingtodeterminetheprimarysitesofmetastaticcancersusingformalin-fixedparaffin-embeddedtissues)。该研究开发了新方法,即利用医学病理学中常用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样本,构建DNA甲基化信息图谱,并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准确预测转查看详情
- 水分耦合硫酸盐驱动铁/硫循环降低水稻砷积累的作用机制研究获进展2023/09/21稻田干湿交替的环境驱动了土壤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有研究表明水分和硫酸盐对土壤As活性与水稻As积累具有显著影响,但关于水分耦合硫酸盐对土壤-水稻系统中As迁移积累的作用和机制尚不明确。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黄道友研究团队通过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水分管理方式和5种硫酸盐水平对土壤-水稻系统中As迁移积累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在淹水(F)、淹湿交替(FM)和湿润(M)条件下,外源硫酸盐的添加显著降低了稻米As含量(分别降低了60.1、46.7和70.5)。然而,土壤有效As含量变化与籽粒砷含量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