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所牡丹当年生枝发育研究取得进展2023/10/07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Andr.)是我国特有的民族资源植物,有“长一尺,退八寸”之说,即当年生开花枝仅有基部形成腋芽的部位能够木质化,可正常越冬,长度约占年生长量的1/4,而其他3/4部分木质化程度很低,且在秋冬季“退梢枯萎”。探讨牡丹当年生枝的木质化形成机理,对于芍药属植物草质茎与木质茎的系统演化规律研究及新型油料作物油用牡丹的机械化采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芍药科多样性与种质创新研究团队针对牡丹的&ldquo查看详情
- 脑智卓越中心等揭示CDKL5缺乏症癫痫发生发展的分子细胞机制与干预靶点2023/10/0710月1日,CellReports在线发表了题为CDKL5deficiencyinadultglutamatergicneuronsalterssynapticactivityandcausesspontaneousseizuresviaTrkBsignal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研究员熊志奇研究组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朱永川研究组合作完成。CDKL5缺乏症(CDKL5deficiencydisorder,CDD)是由位于X染查看详情
- 研究阐明砷在双向阈值开关中的作用机制2023/10/07砷(As)是高毒性元素,但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半导体制造,即通过将砷注入硅衬底制造N型半导体。同时,砷是第二代半导体的标志性材料砷化镓的主要成分。砷在相变存储器(PCM)的发现、开发和最终商业化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变存储器是新兴的存储器技术,可填补现代计算机中闪存和内存之间的性能鸿沟。1964年,Northover和Pearson在砷基铬化物(即As-Te-I)中发现了电开关行为。1968年,S.R.Ovshinsky报道了非晶态As30Te48Si12Ge10的可重复双向阈值开关(OTS)现象,并发现了查看详情
- 中国科大等在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上首次实现地球系统跨圈层相互作用的超大规模模拟2023/10/07近日,美国计算机学会公布了获得首届戈登·贝尔气候建模奖提名的研究工作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新一代神威超级计算机上的应用成果(EstablishingaModelingSystemin3-kmHorizontalResolutionforGlobalAtmosphericCirculationTriggeredbySubmarineVolcanicEruptionswith400BillionSmoothedParticleHydrodynamics)获得提名。人类有记录以来,致命的自然灾害查看详情
- 研究揭示沙茨基海隆的成因机制2023/10/07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林间院士团队联合国际科学家,在全球第三大洋底高原——西太平洋沙茨基海隆的成因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揭示了地幔柱与洋中脊相互作用是其形成的主控因素。洋底高原是海底大范围的地形隆起区,是大规模岩浆活动的产物,属于海洋里的大火成岩省(LargeIgneousProvince),对地球气候演变、生物灭绝等事件具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关于洋底高原的成因机制存在争议。“地幔柱模型”认为洋底高原由起源于地幔深查看详情
- 武汉病毒所揭示人巨细胞病毒对外源性细胞凋亡与抗病毒天然免疫双重抑制的分子机制2023/10/0710月4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溪团队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HumancytomegalovirusUL36inhibitsIRF3-dependentimmunesignalingtocounterbalanceitsimmunoenhancementasapoptoticinhibito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人巨细胞病毒(HCMV)通过其编码的UL36蛋白,对天然免疫与外源性细胞凋亡双重抑制的新机制,对剖析HCMV与宿主免疫相互作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