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硅酸盐所水系锌电池新体系研究获进展2023/10/07水系锌电池因本质高安全性、资源丰富、比能量高、环境友好等综合优势,被认为是储能规模应用的理想技术之一,受到研究和产业界的关注。水系锌电池的工程化应用受制于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瓶颈材料,反应机理复杂,亟需提升循环稳定性等电化学性能。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电力储能技术与应用团队在水系锌电池的新材料设计、界面稳定化等方面开展了研究。 聚焦低成本锰基正极材料,该团队首次提出了高可逆有机配体稳定Mn3+、提高电池电压的策略,开发了新型的有机配查看详情
- 科学家揭示外源核酸诱导的原核生物短Ago蛋白系统发挥功能的分子机理2023/10/02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调控在生命个体抵御外源入侵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Argonaute(Ago)蛋白是存在于古菌、细菌和真核生物中的一种蛋白。它为非编码小RNA提供锚位点,达到降解靶基因或者抑制翻译的目的。对比真核生物的Ago,原核生物的Ago展现出多样性,分为三个家族——长A型、长B型和短Ago亚型。原核长A和长B型Ago包括四个结构域,即N端结构域、PAZ结构域、MID结构域和PIWI结构域。这四个结构域在Ago蛋白系统发挥功能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功能,缺一不可。原核短Ago不查看详情
- 天文学家发现M87星系中黑洞喷流周期性进动2023/09/28来自全球45个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通过分析多个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eryLongBaselineInterferometry,VLBI)网在2000年至2022年的观测数据,发现M87星系中心黑洞喷流呈现周期性摆动,摆动周期约为11年,振幅约为10度。这一现象符合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关于“如果黑洞处于旋转状态,会导致参考系拖曳效应”的预测。这一成果成功地将M87星系中心黑洞喷流的动力学与该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状态联系起来,为M87黑洞自旋的存在提供了观测证据(图查看详情
- 自动化所提出脑启发的神经环路演化策略2023/09/28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带领的类脑认知智能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脑启发神经环路演化赋能脉冲神经网络》(Brain-inspiredneuralcircuitevolutionforspikingneuralnetworks)的研究成果。该团队受经过自然演化的生物脑神经环路结构呈现出的多样性以及脉冲时序依赖可塑性机制启发,提出了脑启发的神经环路演化策略,助力研发更具生物合理性和高效性的类脑脉冲神经网络。 &ens查看详情
- 重庆研究院在污水硝酸盐的电化学定向转化研究中取得进展2023/09/28硝酸盐污染是全球普遍关注的水环境问题之一。硝酸盐的无害化有两条途径。一是将硝酸盐还原为N2进入大气,但是有副产物N2O产生,造成氮损失同时增加温室气体排放。二是将硝酸盐还原为氨。虽然氨在水环境中是污染物,但是在能源领域却是研究青睐的重要零碳燃料和氢能载体,为发展绿色能源、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新方案。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水污染过程与防治研究中心针对电化学还原硝酸盐反应效率低、产物调控难的问题,解析了关键反应中间体,研制了具有特定几何形查看详情
-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液态金属基自振荡异质薄膜材料2023/09/28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柔性可穿戴设备集成化发展,从周围环境中收集能量,为低功耗的可穿戴电子产品供能这一研究备受关注。湖泊和海面的自然蒸发、植物蒸腾和呼吸作用以及湿气在大气环境中无处不在。近年来,科研人员剖析了从环境湿气中收集电能的纳米材料(如碳纳米材料、生物质纳米材料以及金属氧化物等),为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提供持续能源。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绿色反应分离与过程强化技术中心研究员李朝旭带领的高端材料制造组群研究组,针对二维材料MXene和液态金属(LM)微纳米液滴相容性差的问题,提出...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