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所等在软体动物系统演化研究中获进展2023/09/27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软体动物系统演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构建了掘足纲(Scaphopoda)贝类染色体水平基因组,并在系统基因组学水平证实了Diasoma假说(掘足纲-双壳纲为姐妹群),解决了长达半个世纪关于掘足纲分类地位的争议。软体动物门起源于寒武纪,是仅次于节肢动物门的第二大动物门类,也是海洋中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软体动物门分为8个纲——腹足纲(Gastropoda)、双壳纲(Bivalvia)、头足纲(Cephalop查看详情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根瘤共生早期信号识别机制2023/09/279月25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王二涛研究组与南方科技大学翟继先研究组合作,在《自然-植物》(NaturePlants)上,发表了题为Single-nucleustranscriptomesrevealspatiotemporalsymbioticperceptionandearlyresponseinMedicago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在单细胞水平解析了结瘤因子处理蒺藜苜蓿(Medicagotruncatula)根系24小时内特异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变化,发现了表皮和皮层细胞在结瘤因子处理查看详情
- 脑智卓越中心揭示灵长类视觉皮层物体特征组织地图2023/09/279月22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常乐研究组在《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High-dimensionaltopographicorganizationofvisualfeaturesintheprimatetemporallob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结合功能核磁共振、电生理记录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系统解析了猕猴和人类被试高级视觉区的特征选择性和拓扑组织规律,为探究视觉系统的演化和发育、构建类脑的视觉加工模型奠定了重要基础。 物体识别是查看详情
- 兰州化物所3D打印含油自润滑材料研究获进展2023/09/27聚合物基含油自润滑复合材料凭借轻质、耐腐蚀、低噪音且长期免维护的特性,在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等前沿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方法制备含油自润滑复合材料,多采用先制备多孔材料后填充润滑剂的两步法,存在工艺复杂和含油率低等问题,难以实现复杂结构成形。因此,发展新型聚合物基含油自润滑材料与器件快速成形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晓龙团队提出了微乳液增材制造聚合物含油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新策略,采用光固化3D打印一步实现了含油自润滑复合材料与复杂结...查看详情
- 广州健康院揭示BCL11B与NuRD复合物共同调控T细胞命运的新机制2023/09/279月22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鹏团队和刘兴国团队合作,在《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杂志》(EMBO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BCL11BandtheNuRDcomplexcooperativelyguardT-cellfateandinhibitOPA1-mediatedmitochondrialfusioninTcell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人成熟T细胞中BCL11B可与NuRD复合物相互作用直接抑制NK细胞相关基因转录,亦可间接通过代谢-表观遗传轴维持T细胞命运。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查看详情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发表关于植物响应热胁迫的分子机制的综述文章2023/09/279月21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组和上海交通大学林尤舜研究组联合,在《分子植物》(MolecularPlant)上,在线发表了题为Themolecularbasisofheatstressresponsesinplants的综述论文。该文章总结了植物在热形态建成和热胁迫损伤过程中感知和响应温度的分子机制,并从“源-库”角度提出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下减少作物产量损失的应对策略。阐明植物对高温反应的基本机制,挖掘优异的耐高温基因位点,通过基因渗入或基因编辑的方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