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连化物所发表关于高熵MXene在能源存储与催化应用领域的展望文章2023/09/27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维材料化学与能源应用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发表了关于高熵MXene在能源存储与催化应用领域的展望文章。该论文介绍了高熵MXene相关的重要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高熵MXene的研究方向与未来可能的研究范式。MXene具有出色的导电性、表面功能化和离子插层性能等优点,自2011年发现以来在能源存储和催化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工作。研究由最初的表面功能化简单调控,逐渐过渡到MXene晶体结构中过渡金属调控等精细工作,以期进一步提高MXene使用查看详情
- 物理所等发现磁性外尔半金属Co3Sn2S2的表面笼目电子结构2023/09/26基于过渡金属的笼目晶格(kagomelattice)化合物,是探索几何阻挫、关联效应、磁性及拓扑等丰富物理性质的重要材料体系。Co3Sn2S2是具有笼目晶格的磁性外尔半金属,具有内禀反常霍尔效应、拓扑表面态费米弧、手性异常负磁电阻等新奇拓扑物性,是当今凝聚态物理中最有趣的研究对象之一。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等实验发现,Co3Sn2S2的部分物性与特定解理表面密切相关,如自旋轨道极化子仅存在于特定解理面、外尔费米弧在不同解理面上有不同的分布等。然而,目前国际上对该晶体解理面的确定存在争议查看详情
- 水生所发现长江江豚适应水温变化的智能“外套”2023/09/26鲸类动物终生生活在水环境中。水中导热速率是空气中的25倍,因此与陆生动物相比,鲸类动物在调节体温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然而,这些聪明的海洋哺乳动物进化出一套独特的适应能力——特化的皮下脂肪层(Blubber),如同智能的保暖外套,在适应环境温度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鲸类保护生物学学科组利用B型超声成像技术监测了长江江豚不同季节的脂肪层厚度变化,揭示了鲸类脂肪层在体温调节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机制。脂肪层厚度和水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水温变冷时,脂肪层厚度增加查看详情
- 伽马交流电刺激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研究获进展2023/09/26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一类慢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的记忆力减退以及认知障碍,是造成痴呆的重要原因。AD病因的β-淀粉样蛋白(Aβ)级联假说认为,Aβ的积累在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和细胞死亡的连锁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导致AD患者认知能力下降。近年来,科学家采用多种生物物理刺激技术(超声、光、电、磁刺激)等治疗技术,改善AD脑内Aβ超载的治疗研究,推进了延缓和预防AD导致认知功能缺失的治疗研究进展。其中,具有查看详情
- 末次冰消期约500年植被揭示气候周期的时空规律2023/09/26在末次冰消期(距今约1.9-1.1万年),东亚季风区的植被和气候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变化:在轨道尺度长期变暖趋势上,陆地生态环境格局发生巨大变化,进一步奠定了东亚季风区现今的气候环境格局;同时,出现了多次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导致植被和气候在短短几百年内急剧变化。现今的全球气候格局,是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过程叠加而形成的。末次冰消期除了轨道长期趋势和千年尺度突变事件外,是否存在百年尺度植被和气候周期,驱动机制如何,一直缺乏高分辨率、精确定年的地质证据来回答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查看详情
- 华南植物园揭示森林碳汇的多重限制2023/09/26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大碳汇,主要通过树木生长增加生态系统碳储量,对减缓气候变化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然》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亚马逊森林碳汇的减少是干旱导致树木死亡,进而引起的森林生物量降低,并发现植物木质部水力安全边际这一关键性状可用于预测树木干旱死亡风险和森林生物量。然而,其他全球变化过程同样深刻影响着森林碳汇,且影响趋势和程度时空差异极大,亟需构建多时空尺度、评估全球变化对森林碳汇影响的研究框架,以探究森林碳汇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植物生理生态研究组副研究员...查看详情